

阿迪耐克等轉移中國訂單 近300代工企業受影響
王芳潔
中新浙江網10月27日電 對于因外銷減少而困難重重的中國紡織行業來說,*近一些國際品牌傳出的“訂單轉移”消息對它們可謂“雪上加霜”。
有消息稱,知名運動品牌Adidas正研究分階段將原交給中國廠商代工生產的訂單轉往東南亞等地,業內人士估計,此規劃如若落實,將影響內地近300家代工企業。
有消息指出,另兩家運動品牌Nike及Puma也有類似打算。
實際上,國際品牌的代工地區轉移早已引起了中國紡織行業的注意。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上,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相關人士向《**財經日報》介紹,以往找中國代工生產的業務目前已有部分轉移到印度、越南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國。
讓國際品牌轉移視線的主要原因是,在勞動力成本上升、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下,中國的代工產品已部分失去了以往的成本優勢。作為勞動力密集型企業,紡織加工企業往往雇用員工眾多,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紡織加工企業的負擔明顯加重。
全球產能*大的襪業企業夢娜襪業董事長宗谷音介紹,過去一年中該公司的產品平均成本已上漲了15%。
業內人士稱,中國紡織企業必須逐步擺脫單純的成本優勢,將更多精力放在產品**方面,從質量方面提高競爭力,做到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”。
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便表示,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紡織加工企業,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還是相對存在的,而且中國產品雖然便宜,但是質量卻不低。
霞客環保色紡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,自從去年開始投產新型環保型紡織生產線,公司的訂單數量并沒有受宏觀形勢影響而有所減少,反而增加迅速。預計今年利潤較去年有大幅增加。
紹興當地政府人士表示,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將有意識引導當地紡織服裝企業創立自主品牌。宗谷音也表示,夢娜襪業將逐步提高內銷比例,逐步擴大面向內需市場的生產份額。